侦探啦
姚彬:医生,必须报患者以亲人般的赤诚
2017-01-26 08:15 | 来源: | 作者:

  中新网1月25日电 医生是做什么的?有人说医生是忙碌在手术台前奋战到最后的那一个,有人说医生是牵挂病人比牵挂自己更多的那一个,而在姚彬看来,医生,是积德行善的良心职业,要对得起患者以生命相托的信任,就必须报患者以亲人般的赤诚。

  作为北京市海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姚彬兼任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第五届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第一届委员,北京感染控制与消毒技术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等职。

  身兼多职并没有让姚彬减少医生本职的工作量,相反,在邻里街坊眼里,他是随叫随到的姚大夫;在抗击SARS一线的医生护士眼里,他是“稳定军心”的“主心骨”;在医院后面辈眼里,他是榜样,是典范,是前路上的标杆……

  邻里街坊眼里的他:随叫随到的姚大夫

  6月初的一天傍晚,刚出诊一天筋疲力尽回到家的姚彬,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姚大夫,我是咱小区的老李,快来我家看看我老妈妈,她喘不过气来了!”顾不上换衣服,姚彬拿起听诊器,赶紧出了门。

  “姚大夫来啦!”姚彬一进屋,就看到一位老人面部苍白,躺在床上,呼吸心跳已经停止。“最近患者有什么其他症状吗?”得知老人常年卧床,靠鼻饲维持生活,前几天出现低热、痰多、喘憋等症状,姚彬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痰液误吸入气道导致的窒息,此时老人呼吸心跳已停止。可是,眼跟前并没有什么辅助设备,怎么办?

  来不及了!姚彬二话不说,立即对老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没有辅助设备到哪儿找?姚彬急中生智,嘱家属赶紧拿起现场仅有的注射器和鼻饲管清理口腔和咽部的大量分泌物。1分钟、2分钟……30分钟过去了,姚彬边按压边指导……就这样,大量分泌物不断被清理出来,在没用任何药物和仪器设备的情况下,老人的心跳呼吸终于恢复了!

  家属们激动地握住姚彬的手,姚彬为老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对于体弱多病、多脏器衰竭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徒手抢救成功属罕见。“这也不是什么英雄壮举,当大夫30多年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是医生的家常便饭哪。”姚彬淡淡一笑,告诉记者。

  随叫随到,听诊器是他的必备用品;抢救生命,责任是他的心头大事,在姚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

  SARS抗击一线的他:“稳定军心”的“主心骨”

  很多人如今还对十多年前席卷中国大地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记忆犹新。SARS、非典,是当时最令人害怕的字眼,激起了无数人心里的恐惧和无助。而姚彬则在北京海淀医院隔离病房经历了抗击SARS的全过程。

  面对肆虐的病魔,医生护士们眼看着感染患者一天比一天多,心里都跟着没了底。护士长周颖告诉记者:“在隔离区,当时我们经常以负责人姚大夫为标杆,看到他在,就觉得有‘主心骨’,觉得一定能扛过去。”姚彬是海淀医院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医生,临危受命的他,担任了隔离区的临时负责人,一当就是一个月。

  “那会儿的隔离和防护条件比现在差远了,我们在隔离区不能出去,就准备了移动式马桶,当时也没有保洁人员,各种清理工作都得自己来。”他说。恶劣的工作环境、不足的防护条件并没有让他退缩,然而,从隔离开始就战斗在第一线实在太辛苦,大家担心“连轴转”会让姚彬累坏了,一致让他休息,而他总是说:“我已经上了一线这么长时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地履行我的职责,重新换人又增加了感染源,我再干一段时间吧!”

  当时,姚彬很久未跟家里联系,他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更加忘我地工作。“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一个月后,在领导和同事的反复劝说下,他才答应下线休息,休整一个月后又投入到发热门诊繁忙的鉴别工作中去了。

  数十年间,姚彬参加了四川汶川地震等多次救援和义诊工作。工作之余,他还致力于研究医患关系,维护医生的执业安全。

  “03年的SARS应该成为中国医务人员履行天职的一种典范。”回望当年,姚彬告诉记者,“如今患者对医生的满意率下降了,不是医生或患者做得不好,这里面有一些偶发矛盾和社会矛盾。”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为何会产生误会和伤害?姚彬痛惜不已,他说,“关爱医生,其实就是关爱患者。医患关系不好,受损害的是患者。”

  医院后辈眼中的他:笔耕不辍的姚老师

  姚彬并没有止步于昨天的成绩,曾身处对抗SARS一线的宝贵经历,让他对呼吸道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马不停蹄,笔耕不辍,将这些经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将自己获得的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等全部用于科研,终于圆满主持完成了相关课题,主编了《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呼吸道疾病急症的处理》,两本著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大获好评。围绕呼吸道疾病,他不断将新的案例纳入研究范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中华期刊10余篇,2009年被南昌大学聘为内科学(呼吸)硕士生导师,2012年在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九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2016年在中国医院协会第二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暨中国医院感染管理30周年总结会上再次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

  在姚彬看来,针对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2007年,主持海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后,在姚彬的倡导和组织下,医院每年举办一次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宣传周,“培训+监督”“科研+管理”,在姚彬的带领下,2013年他的团队在北京感控十周年活动中获得优秀团队奖。

  这种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姚彬从医至今一直保持。

  其实,早在1996年,青年姚彬就获得了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的资助,主持完成《热休克蛋白在激素抵抗性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的课题,这是在国内首次明确热休克蛋白在激素抵抗哮喘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此后,姚彬又在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难治性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烟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1年获得了烟台市学科技术带头人的称号,2002年获得了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诗人舒婷说:“我希望:他,和我一样, 胸中有血,心头有伤。”在姚彬的眼里,这团火是为患者赴汤蹈火的赤子之心,这抹伤是抚平患者创伤、救人于水火的医者使命。

  仁心仁术,大医精诚。他笑着说:我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