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男护士:挨打被咬是常事 最怕患者有闪失
2016-05-11 14:05 | 来源: | 作者:

  贾学军为病人剪指甲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5月12日将迎来“国际护士节”。近年来,女护士“一统天下”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男护士正在各医院的急诊室、手术室以及心理科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前,新文化记者分别采访了长春市心理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的两名男护士,让大家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心理科男护士贾学军:

  上一秒还好好的,突然就给你一“电炮”

  31岁的贾学军,在长春市心理医院从业8年。

  长春市心理医院共有43名男护士,“男病房疗区都是男护士。”贾学军说。

  “上学时选择护理专业,因为据说‘就业率高’。毕业后才知道,原来就业面也很窄。”贾学军说,男护士基本都工作在各大医院的急诊室、手术室和心理科。

  眼镜、手表不知道坏多少

  而作为整天陪在精神疾病患者身边的男护士,贾学军和他的同伴有着不为常人所知的经历。

  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常常很难把控,就连时常在他们身边的男护士也常常搞不定。“常常上一秒钟还好好的,突然之间就冲过来给你一‘电炮’。”贾学军说,医院里的男护士没有没挨过打的,眼角被划伤,手指被咬伤是常事,同事们眼镜、手表不知道坏了多少个。

  不怕自己受伤怕患者有闪失

  贾学军说,作为一名男护士,最怕的不是自己受伤,而是怕患者有什么闪失。

  据介绍,曾经有一名患者被家人送到医院,看着病情挺稳定。中午吃饭时,突然一头冲着墙撞过去,还好男护士就在身边,没有出什么严重后果。

  还有的患者,正吃着饭,突然用筷子戳自己的眼睛。“遇到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万一患者有点什么闪失,我们的责任就大了。”贾学军说。

  经常受伤,责任大,还常不被家属理解。贾学军说,作为精神病患者身边的护士是很难的,但是,当看到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有了很大的变化,家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他和同事们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急诊外科男护士鲁洋:

  患者被成功抢救 很有成就感

  31岁的鲁洋,在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工作了10年。

  10年前,鲁洋毕业于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院。“高考填报志愿前,父亲病了,当时就想将来从事医疗行业。”本科报医疗专业没考上,最后鲁洋选择了护理专业。

  虽然这一选择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时至今日,他仍然坚信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急救8小时 最后都虚脱了

  急诊外科,常常会送来一些急重突发疾病的患者,打架斗殴、两个车祸、坠楼……

  “很多患者送来时‘惨不忍睹’,女护士处置起来会有心理负担,男护士就要好很多。”鲁洋说,遇到这种时候,什么都顾不上想了,心里想的全都是如何抢救患者的性命。

  作为一名男护士,对体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据鲁洋介绍,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喝酒打架出现外伤的特别多,他常常从下午4点到半夜12点,8小时没出过缝合室,饭没吃一口,水没喝一口,“还有一次在手术室协助医生工作,四台手术连上了,最后从手术室出来都虚脱了,站都站不稳,最后喝了点糖水才好了点。”

  工作累 患者家属常不理解

  鲁洋说,在急诊室工作总要应对各类突发疾病的患者,很累,压力也大,而且患者及家属还经常不理解,“流动性很大,不少人干几年就走了。”

  但是鲁洋一干就是10年,10年中,他最难忘的一次是抢救一名30多岁的男子,“跟别人说说话,突然间就猝死了,送来时,呼吸心跳没有了。”鲁洋说,抢救病人,最关键的就是刚送来的三五分钟。当时,他和另一位男大夫给患者做人工心脏复苏。两个人轮流做,共抢救了1个半小时。

  “当时是夏天,先是大衣湿透了,后来是全身都透了,口罩都往下淌汗水。”最后,病人还是没有抢救回来。当鲁洋从抢救室出来时,又累,心情又沉重。这时,旁边另外一名患者的家属递过两瓶饮料,安慰说:“我们都看到了,你已经尽力了,快休息一会吧!”鲁洋说,那一刻,觉得一下子就不累了。

  鲁洋说,男护士的工作更累,而且常常承受着和所有护士一样的委屈。可是,当看到患者被他们抢救过来了,或曾经经手的患者,换药时非找他时,那种被信任的感觉很有成就感。新文化记者艾灵